导入数据...
华东师范大学陈勇教授、复旦大学范恩贵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闫振亚研究员访问交流
时间:2021-04-26 09:34:42   来源:可视化与虚拟现实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查看:2070

  2021年4月24日上午九点,实验室联合数学科学学院偏微分方程与数学物理团队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陈勇教授、复旦大学范恩贵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闫振亚研究员,在数学科学学院205室,为师生带来一场关于“计算机与非线性科学—可积深度学习”、“Long time asymptotic behavior for the focusing NLS equation in the solitonic region of space-time”和“PT-symmetric Linear/Nonlinear Wave and Related Problems”的精彩学术报告。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张健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光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洛朗研究中心主任舒级教授、数学科学学院部分老师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参与了此次报告,讲座由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光淦教授主持。

图片1.png

  陈勇教授从计算机与非线性科学研究的关系—FPU问题到孤立子理论开始,引发对可积系统研究的思考,进而提出了可积深度学习框架,最后,介绍了机器学习的两个非线性理论的研究方法。范恩贵教授展示了用Dbar 最速下降法来分析具有支撑孤子解的带有加权Sobolev初始数据的聚焦NLS方程的长时间渐近行为的关键技术和步骤,该结果同样为聚焦NLS方程的孤子分辨率猜想提供了证明。闫振亚研究员介绍了非经典量子物理学中PT对称性的概念和最新发展,其次展示了非线性物理模型中的PT对称性、非线性波及其动力学行为,最后,介绍了数据驱动的PT对称非线性波的研究现状。整个报告持续了三个小时,全程气氛热烈,交流不断,与会人员收获颇丰。

专家简介:

  陈勇,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闵行区拔尖人才。长期从事非线性数学物理、可积系统、计算机代数及程序开发、可积深度学习、大气和海洋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第一参加人和项目负责人)、973项目1项(骨干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团队项目2项(骨干成员)。已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80 篇. 发表论文的 SCI 引用4000余篇次。

  范恩贵,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孤立子理论、可积系统、Riemann-Hilbert问题、正交多项式和随机矩阵理论。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复旦大学谷超豪数学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曙光计划和上海曙光计划跟踪课题等多项研究课题。

  闫振亚,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数学物理、非线性波与可积系统、PT对称、怪波及应用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中国科学院2008年卢嘉锡青年人才奖获得者。主持“数学与量子物理效应创新交叉团队”创新交叉团队项目。


编辑:可视化与虚拟现实四川省重点实验室